生态河道建设的原则和技术措施有哪些?

时间:05-10
生态河道建设是指在河流的陆地控制框架内,根据防洪、排水和引水等河流基本功能,通过人工恢复措施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,建立健康、完整、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活动。生态河道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:

1. 综合性原则:河道生态治理应在保证河道防洪、排涝、引水等基本功能的前提下,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、水质净化、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,同时兼顾亲水活动的安全。
2. 协调性原则:体现河道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特点,注重与沿线整体风貌相协调,河道生态景观与周边景观相协调。
3. 自然性原则: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环境,以自然修复为主,人工修复为辅,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、地形、水文等条件;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,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生态系统。
4. 经济性原则:与经济、社会发展同步,因地制宜、节能高效;统筹前期建设与后期管护,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,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。

生态河道建设的技术措施包括:

1. 河道疏浚清淤:对河床淤积严重、杂草丛生、有阻水建筑物或垃圾填埋河道断面进行疏挖清障,使河道满足当地水文条件下的防洪要求,增加河道水体流动性,降低底质污染,改善河流水质。
2. 生态驳岸建设:使用驳岸生态技术,可以美化河道,减少水土流失,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,提高河流自身净化水的能力。
3. 拦河及坝坝绿化工程:选择因地制宜的拦河蓄水工程建设方式,如拦河闸、自动翻转水闸、固定式拦河坝、橡胶坝等,以恢复和强化河道的生态功能,改善水环境。
4. 生态湿地恢复工程:在河道生态建设中,湿地恢复更显重要,因为湿地是河流在原生态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结果,通过人工建设,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原有湿地,发挥湿地调节小气候和净化水质的天然作用。
5. 生态河道植物措施:在生态河道建设中,植物措施主要作用是固土护坡、保持水土,缓冲过滤、净化水生态修复、改善环境,调节气候、美化景观。

生态河道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,遵循一定的原则,并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,以实现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,为人类居住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。
阅读:5次

分类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