庚子国难是指什么

时间:05-11
庚子国难,又称庚子事变,是指1900年(清光绪二十六年,农历庚子年)发生在京津冀晋一带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。义和团民以“扶清灭洋”为旗帜,焚烧西洋教堂,杀害传教士及中国教民,并配合官军围攻各国驻北京使馆,导致八国联军进京,光绪慈禧帝后西狩(帝后出逃之雅称)。清廷于次年(辛丑年)与当事国签订条约而告终。

庚子国难的背景是列强欺凌过甚,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,造成义和团的兴起。义和团起初以拜神练拳为主,后因发生教案,逐渐演变为仇教团体,自诩有神助,能避炮火,有红灯照、蓝灯照等法术。戊戌政变后,慈禧对外人偏袒光绪,保护康有为、梁启超等维新分子,仇外情绪更烈。山东巡抚毓贤揣摩慈禧懿旨,暗中鼓励拳民,后毓贤调京,袁世凯署鲁抚,压制拳民活动,拳民遂转往直隶发展。直隶总督裕禄最初反对义和团,但慈禧不允,裕禄逢迎上意,改变态度,招拳民“大师兄”张德成、曹福田等人,待以上宾之礼,并向清廷保荐拳民可用。时义和团大批人马在涿州、保定一带拆铁路、毁铁路,局势严重。慈禧密召拳民入京,旬日之间,竟有十万之众入京,太后召见拳民首领,言多奖励,从此亲贵争相信从,庙宇府第,遍设坛场,拳民出入宫禁,横行无忌,大肆烧杀,北京陷入疯狂混乱中。

庚子国难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,使得清政府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,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进一步加剧,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伏笔。
阅读:6次

分类栏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