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骨质疏松症?
时间:05-10
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,以骨量减少、骨微结构退化、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。随着年龄增长,骨密度逐渐下降,导致骨折风险增加。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,原发性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。
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年龄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,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~10年内,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70岁以后,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,多见于青少年。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、药物或生活方式引起。
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疼痛、身高缩短、驼背和骨折,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。诊断依据包括骨密度测量、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史。治疗目标是维持现有骨骼健康,预防骨量进一步流失和减少骨折风险。治疗方法包括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、药物治疗、运动和生活习惯调整。
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由年龄和激素水平变化引起,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~10年内,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在70岁以后,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因不明,多见于青少年。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由其他疾病、药物或生活方式引起。
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包括疼痛、身高缩短、驼背和骨折,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首发症状。诊断依据包括骨密度测量、骨折史和脆性骨折史。治疗目标是维持现有骨骼健康,预防骨量进一步流失和减少骨折风险。治疗方法包括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、药物治疗、运动和生活习惯调整。